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| 继续访问电脑版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舟山旅游网 首页 海岛资讯 旅游资讯 查看内容

普陀山佛茶的历史!南宋将茶与佛教联系了起来

2020-7-9 08:21| 查看: 1811| 评论: 0 |原作者: admin

简介:“天下名山僧侣多,名寺名山出好茶”。峨眉山之雪芽,黄山之毛峰,洞庭湖君山之银针,武夷山之大红袍,庐山之云雾茶、太姥山之白毫银针、福鼎白茶……都列为茶中上品。“海天佛国”普陀山最高峰佛顶山顶峰湿度大而气 ...
S48eiUc3kzZiHn?from=pc.jpg

“天下名山僧侣多,名寺名山出好茶”。峨眉山之雪芽,黄山之毛峰,洞庭湖君山之银针,武夷山之大红袍,庐山之云雾茶、太姥山之白毫银针、福鼎白茶……都列为茶中上品。“海天佛国”普陀山最高峰佛顶山顶峰湿度大而气温偏低,盛产的茶叶常年生长在漫漫云海之中,有“佛顶云雾”之美誉。
普陀山茶叶树人工栽培始于何年?
关于这个问题,历代《山志》及史书没有记载,有人推测唐代佛教开始在中国兴盛起来,寺院提倡僧人种茶、制茶,并以茶供佛。禅宗兴盛起来以后,戒荤戒酒的僧众,在暮鼓晨钟里诵经、念佛、打坐参禅,唯许饮茶清心醒脑。在南方甚至形成了庙庙种茶、无僧不茶的习俗。自然,中国最早的茶是一种药,是药用的。
据《定海县志》载:“定海之茶,多山谷野产……普陀山者,可愈肺痈血痢,然亦不甚多得。”自从陆羽的良师益友、“缁素忘年之交”诗僧皎然一首《饮茶歌诮崔石使君》,开启了中国茶禅文化的扉页。赵州和尚一句“喝茶去”谒语,品茶参禅,禅意深远。宋代高僧圆悟克勤以禅宗的观念和思辨来品味茶的无穷奥妙,挥毫写下“茶禅一味”,可戒定智慧的大禅师。
R6Chl9x4QEBXt9?from=pc.jpg

普陀山最早种植茶叶是何时呢?
唐代之前普陀山尚无寺院,自唐慧锷和尚从五台山请观音去日本,途经莲花洋遇险,便在紫竹林张氏的三间茅屋供奉“不肯去观音”始。经北宋元丰三年(1080),内使王舜封出使高丽归来,途经莲花洋,“有大龟负舟,望山作礼,龟没舟行,归朝,以其事上奏,朝廷赐宝陀观音寺”,改建“不肯去观音院”为宝陀观音寺。
有僧便有种植茶树的可能了。
南宋时普陀山禅宗开山祖师真歇禅师,在一次示众时说“尽大地是个热铁丸,下得口也通身烂,如何免得此过?”,示众云:“万绿歇尽照无时,撤手忘依有路归。劫外一壶春色暖,灵苗石上正芳菲”。这是目前发现普陀山最早有关“茶”的词偈。
可见南宋年间普陀山已有茶叶树种植。
把茶叶与佛教相关联的
当推南宋史家父子
史家父子
S48eiWI7he6UEZ?from=pc.jpg

史浩(1106.10-1194.4),字直翁,号真隐。明州鄞县(今浙江宁波)人,南宋政治家、词人。史浩曾在舟山任职,他的踪迹被记载在数部普陀山志书中。
山志记载:“绍兴戊辰三月望,鄱阳程休甫、四明,由沈家门泛舟,遇风挂席,俄顷至此。翌早,恭诣潮音洞顶礼观音大士,至则寂无所睹,炷香烹茶,但碗面浮花而已。归寺食讫,与长老澜公论文殊拣圆通、童子入法界事。哺时,再至洞下,俯伏苔磴,凝睇嵌空,惟乱石累累,兴尽欲返,有比丘指曰:岩顶有窦,可以下窣。攀援而上,瞻顾之际,瑞相忽现,金色照耀,眉目了然,二人所见不异,惟浩更睹双齿洁白如玉。于是咸怀庆快,作礼而退。既而治舟还甬东,惧此语无传,用书于壁,庶几来者观此,无疲厌心,不以一至不见而遂已也。”
山志记载的是:南宋高宗绍兴十八年(1148)三月十五,史浩和鄱阳程休甫一起游普陀,他们一早到达潮音洞,洞内很冷清,没有什么可看的,史浩便炷香供茶,只见盏浮花瑞。饭后,两人又来到洞门,俯伏苔磴,凝睇嵚空,所见乱石累累,兴尽后正想返回,却有一僧人过来指着说:岩顶有一空,可以从哪儿往下看到奇景。史浩便攀缘而上,瞻顾之际,忽现大士瑞相,金色照耀,眉目了然,两人同时看到了,而史浩还看到大士的双齿洁白如玉,心情十分愉快,就在壁上题词。

收藏 邀请
鲜花
鲜花
握手
握手
雷人
雷人
路过
路过
鸡蛋
鸡蛋

相关分类

返回顶部